自治區國資委及監管企業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摘要)
?
?
?
?
?
?
?
?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
2016年6月
?
?
?“十三五”時期是廣西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實現“兩個建成”目標的攻堅階段,更是廣西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為全面深化我區國企國資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力,全面實現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目標,特編制《自治區國資委及監管企業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環境
第一節? “十二五”時期改革發展回顧
“十二五”期間,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自治區國資委緊緊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強監管、控風險等各項工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改革促發展,國企國資持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廣西“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自治區國資委監管企業(以下簡稱“企業”)規模實力明顯增強,2015年,39戶企業資產總額達到9809.96億元,年均增長30.05%,營業收入3877.08億元,年均增長18.67%,利潤總額74.58億元,年均增長1.06%,上交稅費137.44億元,年均增長13.32%,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企業5家,其中3家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企業整合重組取得重要進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大公司大集團集中,向優勢和支柱產業集團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資產運營效率進一步提高。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企業累計對外投資額達43億元,對外工程承包額達94億元,出口產品銷售收入達229億元;兩次“央企廣西行”活動,累計與中央企業簽署合作項目86個,簽約金額達2795億元。在鋁加工、旅游、重工等產業推出17個項目,進一步擴大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逐步完善,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扎實推進。
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目前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需要突破的瓶頸。國資布局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與我區產業規劃導向的契合度不高,促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推動力不足,亟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展開布局。經濟發展方式不適應經濟發展趨勢,企業功能定位不夠清晰,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多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產品科技含量低。國資運營效能亟待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和盈利水平有限,壓縮落后虧損企業的任務依然艱巨,國資整合、運營的力度不夠,手段有限,部分企業市場意識和發展能力不強,成本費用管控動力不足。體制機制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有效監管與激發企業活力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建立更為科學、更有針對性的企業分類監管體系,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環境,完善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等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第二節? “十三五”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
國際環境方面,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世界宏觀經濟未來將平緩增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國際局勢總體穩定、局部動蕩,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流。
國內環境方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新的增長動力、新的發展方式、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特別是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經濟轉型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區內環境方面,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建設進程加快,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廣西銜接“一帶一路”的先行區和示范區即將啟動,我區在全國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增強,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市場活力不斷增強,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受宏觀環境、發展階段、經濟結構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區“三期疊加”特征明顯,發展動力青黃不接,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在工業化中期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難度大,傳統增長動力減弱,新的增長點不多,創新能力不足,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任務艱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土地、能源等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各類人才仍較缺乏。“十三五”期間,廣西國企國資改革將進入縱深發展期,監管體制改革進入攻堅突破期,國資運營體系、監管模式等體制機制的改革將進一步深入推進。
?
第二章? “十三五”改革發展基本要求
第三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貫穿于改革發展全領域、全過程。緊緊圍繞我區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目標,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以強化分類監管,實現國資監管職能轉變為主線,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深耕企業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推動企業市場化兼并重組,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加速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打好我區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產業轉型攻堅戰、脫貧攻堅戰,實現我區國企國資跨越式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為推進我區“四大戰略”“ 三大攻堅戰”順利完成,為確保“兩個建成”目標如期實現作出更大貢獻。
第四節? 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注重以經濟手段、市場化方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持問題導向原則:以解決企業的突出問題為導向,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國企國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創新驅動原則: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改革發展的主要動力,全面推動監管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以創新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
堅持統籌協調原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不斷完善與持續創新相結合,加速形成產業、產品統籌協調發展的新機制,促進企業協調健康發展。
堅持分類推進原則:立足功能定位,明晰企業分類的標準,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持續激發企業改革發展的動力和創新轉型的活力。
第五節? 主要目標
“十三五”時期,廣西國資委及監管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國有經濟布局與結構更加合理,經濟增長質量和資產運營效能進一步提升,國企國資改革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國資監管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實現以下目標:
1. 進一步完善國企國資監管體制,形成全面覆蓋、監管有效、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的國企國資監管體系。
2. 結合企業分類,形成決策規范、制衡有效、激勵與責任追究到位、風險可控的適應廣西國企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
3.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和資源配置,監管企業國有資本在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民生保障等領域集聚度達到80%左右,戰略新興產業、新產品、新業態營業收入占比達到20%以上。
4. (略)
5.全面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打造文化精品和創建文化品牌,國有文化企業發展水平和影響力躍上新臺階。
6.國企黨建工作全面加強,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
?
?“十三五”時期企業經營主要指標
指??? 標 |
2015年(億元) |
2020年目標(億元) |
年均 增長率(%) | |
資產總量 指標 |
資產總額 |
9809.96 |
19,000 |
14.13 |
所有者權益 |
2795.90 |
5,600 |
14.90 | |
經濟規模 指標 |
營業收入 |
3877.08 |
7,100 |
12.86 |
盈利能力 指標 |
利潤總額 |
74.58 |
130 |
11.75 |
勞動生產總值 |
570.66 |
740 |
5.33 | |
社會貢獻 指標 |
應交稅費 |
137.44 |
185 |
6.12 |
?
?
第三章? 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國企國資新發展
全面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全面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理清監管思路,完善監管體制,轉變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以構建國企國資分類監管體系為基礎,努力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企業兼并重組、提質增效、國企黨建等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第六節? 推進企業分類,完善國資監管體系
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是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基本前提,立足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需要,根據主營業務和核心業務范圍,將監管企業界定為商業類和公益類。按照不同企業分類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推動企業與市場深度融合,形成權責明確、分類分層、規范透明的國企國資監管體系。
一、制定分類標準,搭建分類體系
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測算的方法,因時因地進行科學分類,以統一指導、區別對待、逐步推進為原則,明晰企業功能定位,確定分類操作方法,規范分類實施程序,通過1-2年的統籌規劃、探索積累、建章立制,形成符合我區國企國資實際情況的商業類和公益類企業分類監管體系,為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促進企業科學發展、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加強國企國資監管奠定基礎。
二、把握關鍵環節,實施分類監管
針對不同類別企業,實行差異化施策,分類推進改革、分類促進發展、分類實施監管、分類定責考核。
對屬于商業類的企業,轉變為完全的市場主體地位,在市場上公平公正地參與市場競爭,實現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大力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引入其他國有資本和各類非國有資本,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市場為導向,加大重組整合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積極推進市場化考核,以經營業績指標、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為考核重點,根據不同行業特征、發展階段和企業管理特點設置有針對性的考核指標,逐步建立以企業經營業績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
對于公益類的企業,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以公共服務質量、效率、水平為考核重點,以監管考核為主,同時引入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參與考核評價。具備條件的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非國有企業參投資與經營。促進企業優化公共服務業務資源配置,增強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對公益類企業的考核,重點考核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據企業不同特點,區別考核經營業績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引入社會評價機制,完善以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效率和能力。
?
專欄1完善企業分類監管重點任務 |
1.研究制定實施企業分類監管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2.研究建立監管企業分類監管指導意見。 3.監管企業參照指導意見,對下屬企業進行分類監管。 4.研究制定企業分類監管制度,完善企業分類監管考核方案。 |
?
第七節? 遵循市場規律,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圍繞市場化管理機制,全面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重點推進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規范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實現企業內設監事會建設全覆蓋。以規范經營決策、資本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一、全面推進董事會、監事會建設,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健全董事會運作機制,落實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經營決策、選人用人、業績考核、薪酬分配等權利,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規范董事會運作,加強董事會內部的制衡約束,落實一人一票表決制度,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完善經理層工作細則,建立經理層對董事會負責的治理機制。強化對董事的考核評價和管理,實施出現重大決策失誤時,對相關董事的責任追溯制度。總結柳工集團和汽車集團規范董事會建設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企業董事會對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薪酬管理、工資總額備案制管理和重大財務事項管理等職權制度。在國有獨資公司中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規范董事會建設,完善外部董事選聘、培訓、評價機制,重點加強與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管理咨詢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智庫的合作,依法依規拓寬外部董事來源渠道,建立外部董事庫。
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建設,建立完善外派監事會管理制度,將企業領導干部任免、重大投資、重組改制、產權轉讓、業績考核、薪酬分配以及高風險業務等納入外派監事會監督重點。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監事會建設,積極推進監管企業內設監事會全覆蓋,監事會工作規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進程,推動企業實行“委派監事會制度”,指導企業建立健全下屬企業監事會工作體系和制度體系,探索構建母子公司監事會上下聯動機制。
二、堅持市場化導向,完善企業用人制度
以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和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為抓手,推進企業市場化用人制度建設。賦予董事會依法選用經營層的權利,使經營層選聘機制更加市場化,根據企業的類別和層級,實行選任制、委任制、聘用制等不同選拔機制。優先選擇處于充分競爭領域的商業類企業試點市場化用人制度,在部分企業逐步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市場化招聘經營管理者,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明確責任、權利和義務,嚴格任期管理和目標考核,探索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推動經營層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進程。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暢通現有經營管理者與職業經理人身份轉換通道。
三、推進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在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的企業中,選擇開展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分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薪酬管理制度。
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實行與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對自治區區黨委、政府及其部門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健全與激勵機制相對稱的經濟責任審計、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約束機制。
?
專欄2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重點任務 |
1.總結柳工集團和汽車集團規范董事會建設試點經驗,在國有獨資公司全面推廣董事會建設。 2.建立外部董事庫,全面實現外部董事過半機制。 3.推進外派監事會制度改革,提高監事會工作的有效性、針對性。 4.選取企業進行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 5.選取企業進行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 |
?
第八節? 堅持規范運作,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
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引資本與轉機制結合起來,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以推進企業上市為主要途徑,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試點員工持股,穩妥推進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一、制定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意見,防范改革風險
研究制定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意見,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評估與責任追究制度,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一企一策”制定改革方案,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監管企業,要做好總體設計和系統規劃,以增量為主,合理制定改革方案,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確保職工充分就業,生產經營穩定,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重點明確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的投資方、混改方式、混合股權比例。對于國家規定的特定領域商業類企業,探索研究優先權和國家特殊管理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管理辦法。
二、探索多種途徑,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
以推動企業上市為主要途徑,探索多種方式發展混合所有制。通過對企業分類、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進產權結構向多元化、股份化、證券化轉變。積極培育國有上市后備企業,利用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國有企業通過首發、借殼、分拆等方式實現上市,具備條件的實現整體上市,使上市公司成為監管企業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組織形態。鼓勵企業內部可上市的資產整合重組和不可上市低效資產的處置退出,推進上市資源在企業間及企業內部統籌配置。通過制定企業上市規劃,重點培育擬上市企業,加快企業上市進程。對暫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比照上市公司要求,合理設置股本規模,促進股權結構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立足于充分競爭領域、且國有資本持股比例較高、經營機制不夠靈活的企業,積極引入在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其他國有資本或誠信經營,有共同發展愿景的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充分利用其優秀的管理模式、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和企業家精神,推進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對適宜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以企業為主會同戰略投資者、專業服務機構聯合成立專項研究小組,制定混合所有制實施方案,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確保改革規范有序進行。
探索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從維護國家利益、維護社會分配公平正義出發,明確劃定適宜實行員工持股的行業和企業,有條件的企業先行先試。優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服務型企業開展試點。
?
專欄3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任務 |
1.研究制定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 2.探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為主,引入戰略投資者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的聯合工作機制,共同制定混合所有制實施方案。 3.研究實施員工持股管理辦法,規范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工作。 4.選取企業或項目進行引入社會資本試點。 |
?
專欄4略。
第九節? 明確國資監管機構定位,推進國資委職能轉變
圍繞增強企業活力,聚焦監管內容,理順政府與出資企業關系,堅持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確保國有企業依法自主經營。以組建或改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抓手,完善監管方式,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權為基礎,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國有資本運作、提高國有資本回報、維護國有資本安全,形成國企國資改革發展新格局。
一、厘清出資人職責,推進監管機構自身改革
準確把握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以出資關系為基礎,通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依法行權履責,將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將延伸到子公司的管理事項歸位于母公司,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要嚴格依法監管,按照權利以出資為限、監管以法定為據的要求,堅持事前規范制度、事中加強監控、事后強化問責的原則,運用法治化、市場化監管方式推進依法監管。
圍繞出資人職責的核心環節和關鍵領域,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要求,加快推進國資委自身改革。以“三重一大”決策機制、企業領導人員隊伍建設、法人治理結構、成本費用管理和風險管控等領域為重點,研究制定國資委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方案,建立國資委“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出資人審批清單”“投資負面清單”,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
二、探索管控模式,推進國資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加快推進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范圍,履行出資人的職責,梳理國資委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之間,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所屬企業之間的職責界限,研究制定國有資本授權經營制度,聚焦企業戰略方向、投資回報、激勵約束和權益分配,減少對日常經營管理事務等微觀層面的介入,激發企業活力。探索完善監管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資委職能轉變,在國資委“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規定范圍內,通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管理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
?
專欄5職能轉變重點任務 |
1.研究制定自治區國資委職能轉變時間表和路線圖。 2.研究建立自治區國資委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方案。 3.推進廣投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和宏桂集團國有資本運營試點。 4.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 5.研究制定自治區國資委“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出資人審批清單”和“投資負面清單”。 |
第十節? 聚焦產業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以市場化為手段調整企業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推進企業以企業間兼并重組、企業內業務板塊整合等方式實現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動企業聚集主業,壓縮管理層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增強集團管控能力。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加快建立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制度,努力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
一、統籌兼顧,穩步推動兼并重組
加大整合力度,對產業相近、行業相關或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重組整合,推動企業或資產向有優勢、有發展潛力的核心企業聚集,重點推進科研院所和文化類企業重組整合。結合企業核心功能和產業基礎,在核定主業的基礎上,針對非主業領域內的弱勢傳統產業和競爭性產業、虧損和資不抵債的企業,區分不同情況,分類實施退出或重組整合,盤活存量,用于核心主業的發展壯大。對主業領域內經營不善、長期虧損的企業,采取改制重組等方式交由優勢企業運營,改善經營管理狀況。股權投資領域,對非主業、投資收益不理想的小股權,探索創新國資退出方式,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二、壓縮層級,完善集團管控結構
針對部分集團公司投資層級過長、管控力度層級遞減的問題,按照不超過三層投資管控模式,實施集團公司內部資產運營、管控架構的調整,提高資源集中度。集團本部強化戰略管控和資本運營,二層及以下企業按照產業板塊進行縱向壓縮,使得二層企業成為產業經營和功能支撐的主體,根據業務需要保留部分三層企業,除特殊目的公司以外,原則上三層以下企業逐步退出。
三、政企分開,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管理
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加快建立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制度。進一步落實自治區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所辦各類經濟實體(含掛靠)和直接管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含子公司及分支機構)以及參股國有資產脫鉤。目前符合委托監管條件的企業,在委托監管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移交條件和原管理部門職責,通過移交自治區國資委管理一批,向區直企業和各市國資委無償劃轉一批,改制重組退出一批,下放屬地管理一批等方式,推動與原管理部門脫鉤,優化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和領域集聚,不斷增強國資監管的系統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四、積極處置“僵尸企業”,加快盤活國有資產
堅持以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為原則,以企業為責任主體,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思維,建立完善“僵尸企業”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有序退出,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對于委托監管的區本級企業中符合“僵尸企業”標準,通過破產重組救活一批、破產清算核銷一批、改制重組退出一批、下放屬地管理處置一批、歇業封存一批,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
?
專欄6兼并重組重點任務 |
1.推動產業相關企業橫向合作重組,重點推進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板塊重組整合。 2.推動產業鏈上下流相關企業縱向合作重組。 3.推動區域相近企業資源向龍頭企業聚集,重點推進科研院所和文化類企業重組整合。 4.指導已完成兼并重組企業進行業務融合、人員融合、文化融合。 5.指導企業探索壓縮層級,優化管理方案。 6.針對各“僵尸企業”實際情況,研究制定處置方案及進度表。 |
第十一節? 深耕精細管理,提升國資運營效率
堅持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為出發點,通過實施全面預算及風險管理,把精細化管理落實到企業運營的每個環節,不斷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進而有效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精細化管理,推進監管企業提質增效
大力推進精細化管理,通過構建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模式及制度體系,改變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更新管理觀念,把精細化管理理念貫徹到企業運營管理的整個過程,實現企業管理從粗放型到精細化的轉變,為促進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強質量和成本管理,推進管理增效,開展“精細化管理年”專項行動,解決企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規章制度,精簡組織結構,優化核心流程,優選量化可控指標,推進標準化建設,實現基礎管理工作明顯加強,信息化應用能力明顯提升,管理創新機制明顯完善,綜合管理績效明顯改善,責任管理體系明顯健全,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二、實施全面預算,提升企業運行效率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節約經營成本,以預算為手段,把企業所有經營業務納入管理,合理分配企業財務、實物及人力等資源,有效控制各項支出,精確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與利潤,高效組織和協調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推動企業財務預算、經營預算、資本預算的結合,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的資源整合功能,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加強對生產、經營、管理的管控能力,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三、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持續推行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全面推廣試點總法律顧問制度、總會計師制度,將風險管理引入業務活動管理中,通過有效執行流程制度,防范風險。定期評估風險管控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和完善風險防范措施。以制度合規審查為事前風險防范,以內部控制為事中風險管理,以內部審計加強事后風險管理,逐步建立企業風險管控良性循環。
專欄7精細化管理重點任務 |
1.制定精細化管理監督工作流程。 2.開展“精細化管理年”專項行動。 3.各企業完善規章制度,精簡組織結構,優化核心流程,優選量化可控指標,推進標準化建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4.建立全面預算及風險管理工作定期評估制度。 5.建立健全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制度。 |
?
第十二節? 創新治理模式,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
堅持黨的建設與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黨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一、明確黨組織地位,推動企業組織機構優化
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將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納入企業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工作規范,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以及與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使黨組織成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使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組織企業到貧困地區參與扶貧開發,扎實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二、落實黨管干部原則,完善管理人員選用制度
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依法落實董事會職權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新機制,從嚴教育管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強化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特別是主要領導履職行權的監督。規范企業黨建的基礎性管理工作,夯實黨建工作基礎,統一管理模式和工作要求,努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工作水平。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體制, 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企業黨組織班子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分別進入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中的黨員依照有關規定進入黨組織班子,有效實現企業黨組織與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職能上的有機結合。
三、強化廉政保障作用,完善黨組織監督機制
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抓手,嚴格落實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進一步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的權責和工作方式,完善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內容、程序和途徑,把“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融入公司治理、經營管理以及內部控制體系的各領域和各環節,使黨組織成為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董事會和總經理辦公會上,黨組織成員要根據黨組會精神充分表達黨組織的意見,黨組織加強對決策實施的監督,確保黨組織決策的影響力。
要嚴格落實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兩個責任”,構筑企業領導人員防腐機制,切實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發展全過程,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
?
專欄8加強黨組織建設重點任務 |
1.推進黨的建設體制與企業管理機制融合試點工作。 2.研究制訂黨組織在企業監管、干部任命與考核中的權責及相關流程、制度。 3.選取企業進行紀檢小組駐點試點。 4.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 5.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體制。 6.推行黨建“1+7”監督閉環工作制度。 7.研究制定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決策的程序。 |
第四章? 創新驅動,構建發展新格局
圍繞“十三五”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根據區屬企業在區域經濟中所處的戰略地位和歷史使命,依托現有產業基礎,聚焦主業,發揮優勢,重點發展能源、交通、臨港、制造、優勢服務、現代金融、醫藥醫療健康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符合我區發展要求和國資運營特征的現代產業布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治區“1+20”脫貧攻堅戰系列文件有關優惠政策,積極到貧困地區參與扶貧開發。
以下重點發展產業略
第十三節? 統籌謀劃,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
圍繞廣西區“三大定位” 建設,全面推進形成通江達海出省出邊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保障發展需要的能源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發揮好國有資本主力軍作用,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為各行各業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預計到2020年末基礎設施板塊實現營收超過480億元。
一、引領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建設
根據我區構建綜合交通網的要求,加快推進現代鐵路體系建設,優化區內高速公路網絡,加快現代國際空港、港口建設,構筑體系完整的現代交通基礎網絡,進一步鞏固提升監管企業在我區基礎交通產業中的支撐地位。促進與沿線國家和周邊地區互聯互通,構建面向東盟輻射西南中南、銜接“一帶一路”的現代化交通網。重點依托交投集團、北投集團、新發展集團、鐵投集團、機場集團、港務集團、建工集團、西江集團,加速我區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及臨港工業、建筑工程、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助力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片片通民航、條條通內河等目標,為我區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建設提供保障。
二、優化現代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合理規劃布局,加快結構調整,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
電力資源方面,清潔高效發展煤電、積極有序發展水電、安全穩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產業結構。推動火電由低參數、高能耗、高排放的小火電轉化為高參數、低能耗、低污染的單機容量600MW以上大機組,實現產業升級。以集中供熱區建設為重點,積極推動電廠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綜合利用。以全面推進新一輪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大電網改造資金投入,提升電網安全穩定水平,提高電網裝備水平和電網科技含量,推進電網智能化建設。燃氣、燃油方面,利用掌握入桂天然氣分配權的優勢,積極開發城市燃氣、車船加氣站、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天然氣相關終端服務項目,加快推進天然氣支線管道,實現天然氣縣縣通。推廣天然氣在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替煤代油應用,促進節能減排,利用公路優勢,進行業務布局,結合加油站的分布,籌建(收購)成品油儲存庫,利用沿江碼頭、船閘優勢,進行加油站布局,為我區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
?
專欄9基礎產業重點項目 |
鐵路建設:建成“一軸四縱四橫”鐵路網絡,形成以南寧為中心的“12310”快速鐵路交通圈。到2020年鐵路建設里程達到6000公里,其中高鐵建設里程達到2000公里,企業累計投資規模500億元,實現我區市市通高鐵目標。 高速公路:建設岑溪至水汶、三江至柳州、崇左至靖西、梧州至柳州、梧州環城、河池至百色、柳州(鹿寨)至南寧改擴建、靖西至龍邦、百色至樂業、崇左至水口、荔浦至玉林、松旺至鐵山港、柳州經合山至南寧、桂林至柳州改擴建;賀州(鐘山)至來賓、來賓至巴馬、融水至河池;吳圩機場至大塘、蘭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廣西南寧至欽州至防城港段改擴建、大塘至浦北、浦北至北流(清灣)項目。到2020年運營里程達6500公里以上,實現我區縣縣通高速。 內河航運建設:貴港二線船閘建成通航并完成竣工驗收,西津二線船閘、紅花二線船閘建成通航;建成百色港田陽頭塘、貴港港東山、蘇灣作業區一期工程、柳州港官塘一期、柳東物流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崇左港扶綏將軍嶺二期、來賓港象州猛山二期等項目。 港口及臨港產業建設:構建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和千萬集裝箱大港;重點建設防城港區30萬噸級散貨碼頭(水工預留40萬噸)及航道,欽州港區20萬噸集裝箱碼頭及航道,北海鐵山港區7號至10號泊位,構建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和千萬標箱現代化港口;推進南寧港牛灣作業區二期項目;推進北部灣現代港口建設,海洋運輸規模發展,鋼鐵、化工、不銹鋼臨港基地建設,臨港產業帶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 機場建設:完成面向東盟門戶樞紐機場、西南地區旅游樞紐機場、國內重要旅游機場、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等項目,力爭到2020年實現旅客吞吐量2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萬噸,基本實現片片通民航。 能源產業:積極推進與神華集團合作的能源基地、熱電聯產項目建設;來賓生態能源基地建設;與來賓市制糖、造紙和物流等產業有機結合,打造廣西最大的熱電聯產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區,構建集團“產產結合”示范基地;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那新水電站、天湖水電站二期工程;推進控股中石化北海LNG陸上輸氣管網項目、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項目。 |
?
第十四節 創新發展,實現傳統優勢產業動力轉換
大力推進傳優勢統制造業、農林業等傳統優勢產業與金融創新、資本運營、信息技術、先進管理融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延伸和轉移。對企業進入較早、已經形成較大資產存量和較強競爭能力的傳統優勢產業,鞏固已有優勢,運用“兩化融合”,抓住“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機遇,推動有條件的傳統優勢產業“走出去”,在更高水平的開放中實現產業升級,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形成一批具有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品牌企業,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發揮好國有資本在傳統優勢產業的支撐作用。預計到2020年末傳統產業板塊實現營收超過1350億元。
一、加速傳統優勢制造業轉型
以“中國制造2025” 和“互聯網+”為產業發展驅動力,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根據我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要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條的延伸,強化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實施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專業化發展戰略。繼續做強做優工程機械、建筑機械、農業機械、汽車制造、鋼鐵、冶煉及深加工、醫藥、建筑材料等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積極發展與資源能源、農業、交通、建筑等密切相關的裝備制造業,探索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高端數控機床、增材制造、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業,不斷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拓展和延伸。
二、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生產能力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建筑產業組織的新特性。全面提升我區建筑業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促進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長數量型向效益型、發展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推動我區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
圍繞國家及我區重點投資方向,重點發展建筑產業現代化和智能化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提高環保、基礎設施、大型公共建筑等專業施工能力,拓展地鐵、橋梁、隧道、重化工等高端市場,同時擴展產業發展鏈條,向建筑裝修裝飾、建筑智能化、消防設施工程、環保工程、地基基礎工程等專業領域拓展。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通過“以投資換市場、以兼并換市場”的方式,開拓區外市場。自治區國資委積極做好牽線搭橋工作,促進我區大中型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建筑企業,特別是與在國外市場有較多業務的央企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作或結成聯盟,達到借船出海開拓國際市場的目的。
三、促進農林業現代化發展
圍繞企業機械制造優勢與科研院所技術研發優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農林機械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推動智能化農林機械裝備制造水平,以農業裝備為切入點,大力發展裝備農業、設施農業、信息農業,助力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依托500萬畝“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蔗糖全產業鏈示范基地,發展現代大規模農業服務業,全力支持廣西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林業示范區、農林業科技園、農林業產業基地,引入先進生產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實現農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推動我區全產業鏈現代農林業發展。林業集團借助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廣西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建設的融資平臺和國有林場改革的機遇,增加林地資源。依托相關基地,以林業生物產品精深加工、林化產業為突破口,發揮林業生物先導作用,實施生物產業強林戰略,加快形成廣西林業生物產業發展新格局。通過做實林業一產,做強林業二產,做活林業三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營林為基礎,以林產加工為龍頭,以項目為載體的產業發展道路,大力發展林漿紙一體化、林板一體化、林工貿一體化等綜合項目。
專欄10重點項目略。
第十五節? 優化布局,完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
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以現代物流業、金融業、商貿服務業、電子商務等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圍繞促進居民消費升級,打造旅游強區,發展旅游休閑業。重點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現代服務產業進一步集聚,提高服務經濟發展水平,推進國企國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預計到2020年末現代服務產業板塊實現營收超過1870億元。
一、協同發展商貿物流業
加快沿邊、沿海、沿江、沿路的流通產業布局,構建整合物流網絡,加強金融、信息、電子商務服務,著力搭建大宗物資商品交易平臺,發展業態先進、資源掌控、輻射帶動面廣的現代流通服務業。充分發揮我區區位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跨境物流體系建設,打造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優化布局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基地,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和交通樞紐節點布局,統籌建設物流倉配基地,建設一批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網絡型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大力發展國際物流、空港物流、保稅物流、城鄉物流、智慧物流、綠色物流、冷鏈物流,培育和壯大一批骨干物流企業。規劃建設綜合服務功能強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務中心,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高供應鏈管理和物流服務水平,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提升物流服務、物流設施設備的標準化運作水平。提高物流產業價值鏈中的價值創造能力,有效整合物流資源,進一步擴大現代商貿物流業的經營規模,以資本為紐帶,開展跨區域經營,打造國內領先的專業化物流企業。
主動適應和對接國際投資貿易新規則,積極運用新的商業模式促進國際貿易發展。促進產業和貿易融合,支持離岸貿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電商等新型貿易業務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設東南亞電子商務中心。鞏固提升傳統服務貿易,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和國際服務外包。充分利用東盟橋頭堡地位,大力發展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子商務,積極促進電子商務與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探索發展鋁金屬大宗電子交易垂直綜合商務平臺,礦石等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商貿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流通商務平臺,旅游產品在線發布和銷售平臺。以交投集團、北投集團、物資集團、港務集團、廣投集團、鐵投集團、宏桂集團、西江集團、建工集團、林業集團為主要載體,利用在進出口代理和貿易、貨運代理、物流園區、沿邊口岸及互市區、港口碼頭、高速公路、鐵路、倉儲等細分領域較好的產業基礎,切入關鍵領域,成為功能創新的引領示范者,為各類貿易主體、各類市場和平臺提供高效優質的一體化服務,不斷鞏固和提升物流貿易產業發展水平。以物資集團為載體,建設廣西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體系,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流通信息系統、多式聯運的冷鏈運輸系統、商務交易系統等,不斷提高物流效率、減低物流成本、整體提高廣西產品競爭力。
完善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我區加強區內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的要求,完善農村物流配送和綜合服務網絡,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十三五基本建成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智慧鄉村的目標。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將承擔起區內農產品、水產品的配送、加工、倉儲和大宗交易平臺的搭建,帶動廣西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更多關聯企業的發展,并且輔以建立信息平臺的方式改善東盟以及國內農產品流通交易環境,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最終達到提高廣西農產品競爭力,實現與外省互通與東盟互通的目的。
二、大力發展金融業
圍繞區域性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功能區建設、產業服務和融資功能的發揮,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進一步形成金融服務與實體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的協調機制,依托實業資本,大力發展金融業,積極發揮現代金融產業的引擎作用。加快國有資本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業務拓展和產品創新,逐步覆蓋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產業基金、財務公司、產權交易、擔保(再擔保)、小額貸款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多種業態。通過提升金融服務平臺促進實體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融互動”、“產融結合”。進一步發展壯大專業的國有投融資公司,推動其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以金融集團、廣投集團為戰略投資控股平臺,在發起設立保險、金融租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基礎上,進一步發起設立和整合廣西地方金融資源,積極拓展對其他金融業態的投資,打造參控股各類金融機構‘全牌照’的廣西金融投資運營公司,使之成為廣西綜合配套改革在金融領域先行先試的主要抓手和實踐平臺,條件成熟時,爭取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做大做強。支持金融集團搭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中心,建設并完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支持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適度發展金融業務,實現產融結合,有條件的企業集團重點培育功能性金融業務,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和為集團系統融資服務的財務公司,為區域經濟發展、企業改革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積極參加沿邊金融試驗區建設,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與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服務機構合作,在東興、憑祥等沿邊地區通過拓寬跨境人民幣結算、探索互聯網金融和跨境第三方支付、加強跨境金融合作、開展跨境金融創新等方面積極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為廣西打造沿邊產業升級發展夯實基礎。
三、整合發展旅游業
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廣西旅游產業。加快開發整合優質旅游酒店資源,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進一步做強做優生態文化旅游、休閑特色旅游、綠色森林旅游、壯鄉首府特色和亞熱帶風情的特色項目、民族文化演藝精品項目、北部灣濱海旅游項目。以打造旅游品牌為抓手,引入專業管理團隊,提升專業服務水平,探索連鎖經營模式。整合區直行政機關現有酒店、旅行社資產,以旅發集團、宏桂集團為重點,打造集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景區及地產、旅游會展等業態為一體的多元化經營龍頭企業。以廣投集團為重點大力發展以國際著名休閑娛樂品牌扎堆的第三代大型文化旅游主題公園,以健康養生養老為重點的康養旅游,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核心的農業觀光旅游。打造互聯網旅游服務平臺,實現旅游業全產業鏈聯動,加快做大做強國有旅行社和酒店,打造具有廣西特色的綜合性旅游服務企業,提升廣西國有旅游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的輻射力。
專欄11重點項目略。
第十六節 構建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
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布局結構調整和重組整合,強化市場融合,快推進文化產業提檔升級,力爭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壯大市場主體,培育一批有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為民利民惠民導向,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方向,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壯大文化產業規模。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進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延伸文化產業鏈條,推動文化與經濟、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滲透融合,加快發展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文化用品生產、互聯網文化服務等新興和衍生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附加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貿易,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品牌。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互聯網+”文化產業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廣播影視、廣告服務、印刷出版、數字出版、旅游演藝、數字內容與動漫游戲、文化會展等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文化產業與科技、信息、旅游融合發展,培育數字文化、網絡文化等新型業態,不斷拓展新市場、開辟新空間。預計到2020年末文化產業板塊實現營收超過150億元。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內容生產和文化產業綜合服務板塊,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建設一批大型城市文化設施,堅持管養結合,推動文化設施的管理和利用效益最大化。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大力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心從市、區兩級向城鄉基層社區轉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積極打造文藝精品,推動優秀文藝作品走出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基地建設,力爭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水平、重實效。以文投集團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平臺,成為廣西文化產業生產性服務體系的建設主體,根據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廳部署,按時按量完成相應的惠民演出活動,積極推進“廣西文化惠民服務平臺”的建設,構建多元的演出格局。新華書店集團結合“美麗南方”廣西文化品牌創新門店活動開展,廣泛開展“廣西人讀廣西書”等活動,并持續創設一批廣西新華特有的精品文化活動。繼續在“廣西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中的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廣西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
二、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支柱性產業。發展壯大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演藝和版權等優勢產業。發展以版權交易為核心的文化貿易市場,積極實施“互聯網+文化”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文化博覽、動漫等新興產業,推進文商旅結合、共融共生發展,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文化企業,運用現代技術和經營理念,高起點、高水平地整合國有文化產業資源,通過整理、轉化、融合、提升等途徑,顯著提高國有文化資源、文化企業的包裝、設計、傳播、推廣水平,并通過產業化、商業化運作,逐步形成一條集上游開發、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完整文化產業鏈。培育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廣西國有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影響力。
略。
三、積極推進國有文化企業改革
積極推進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進行產業化運營,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以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以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強化國有文化資產監管為保障,建立健全確保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加快發展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支持改制上市,成為發展產業和繁榮市場的主導力量。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
專欄12重點項目略。
第十七節? 積極引領,開創戰略新興產業新局面
合理布局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產業發展重點和區屬企業的自身優勢,聚焦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健康養生、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具有良好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模式、技術研發等方面堅持實施創新引領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戰略,努力使新興產業成為區屬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支撐。大力扶持現有優勢企業,利用現有技術、產業和市場基礎,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和資本運營力度,在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發起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提高金融集團、廣投金控、國海證券、農信社、北部灣銀行等機構的金融服務力度,帶動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到2020年末戰略新興產業板塊實現營收超過1000億元。
以下至專欄13略。
第十八節? 內引外擴,實現開放合作新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門戶和樞紐,是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擴大開放,全方位加強區內外合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推動我區經濟布局優化,全面提高我區經濟發展水平。
一、開放發展加快 “走出去”
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在強化管控、規避風險的基礎上,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抱團出海策略,加強企業之間海外合作信息交流,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可靠、權威的國內外政策法規、市場需求、投資環境等信息支持,深化與央企在海外項目上的合作。有效防范和化解海外投資風險,目前企業“走出去”參與對外投資、參與工程承包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盟、非洲等較易發生政治動蕩及法制不健全地區,企業“走出去”面臨政變、政府征收、外匯匯兌管制以及匯率變動等風險,充分利用保險類金融機構提供政治險、海外投資險等險種,利用相關專業中介機構解決企業在境外可能遇到的法律、稅務等各種風險問題。
二、擴大合作積極“引進來”
加強與廣東、福建等泛珠合作區域省份的合作,推動引入世界500強企業、央企、港澳臺企業、優秀民營企業進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拓展市場和渠道,共謀融合發展、共促跨越提升。在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社會管理等方面謀劃一批優質合作項目,在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金融、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尋求新的突破,積極引入外部先進的理念、充足的資金、領先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廣闊的市場,把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大財團引進來,促進企業發展上臺階。
第十九節? 構建創新體系,提升國企國資競爭力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發展為根本途徑,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推動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強化商業模式創新,建立完善自主創新獎勵扶持體系,不斷提升區屬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通過理念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實現國家戰略和廣西戰略發展目標。
一、構建企業技術創新平臺
加強企業科研機構建設,著力構建適應企業技術創新發展需要的研發體系和工作協作機制。在資金、技術、設備設施、人才等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企業研發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將部分產業相近、行業相關的區屬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合并,整合科技資源構建研發平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以區內幾個龍頭院所牽頭組建科技集團,打造我區產業孵化中心、成果轉化中心。鼓勵企業通過合作研發、委托研發、并購等方式獲取外部研發資源,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企業等建立科研協作平臺和產業創新聯盟,重點突破一批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鼓勵科研機構以技術、專利等研究成果入股企業或與企業組成技術聯盟,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
二、建立健全企業自主創新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企業自主創新管理體系,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意識,積極培育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價值觀,形成提倡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營造和諧寬松的創新環境。將自主創新納入企業戰略規劃,加強對企業自主創新的考核,強化自主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關鍵引領作用。
建立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研發體系,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形成工藝及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基礎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發結構。推動研發、設計、工程及生產的有機結合,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能力,完善知識產權管理的運作模式和工作機制,推動專利、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的集中管理。完善有利于創新的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細化科技創新考核指標體系,對考核期內獲得重大科技創新的企業予以年度加分獎勵。健全科技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資本化、產業化。鼓勵企業發展和保護自主知識產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創新引領,重點突破,有選擇地實施高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著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鼓勵監管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建立健全技術創新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確保研發經費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及總額逐年遞增。將科技投入納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制度;用好國家和自治區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和財稅優惠政策,積極爭取財政、科技等專項資金對企業技術研發的支持,力求更多的科技項目納入國家和自治區相關計劃或規劃。實施資本與技術雙輪驅動戰略,積極構建支持創新的投融資平臺,推動設立企業創新投資基金,籌集創新資本,轉換創新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商業化。
四、鼓勵企業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積極研究和總結商業模式創新經驗,提升企業對商業模式創新的認識,樹立客戶價值優先理念,努力貼近市場,不斷探索具有穩健收益的優勢項目以及特色經營,以實現客戶價值來推動公司價值的實現。公益類企業要不斷優化建設與運營模式,拓展產業鏈條,開拓國內外市場,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提升公共性產業經營的經濟效益。競爭類領域企業要不斷強化核心競爭能力,加快形成穩定、可復制的比較優勢,有效提升企業盈利水平和行業地位,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探索服務型制造、綠色供應鏈、電子商務、新金融服務和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等商業模式,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五、加強企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強企業科研專業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培養,加快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創新能力強的科技人才隊伍。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選拔、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對科技人才與經營管理人才實行分類管理,健全科技人才技術職務體系。加快建設科技領軍人才、技術拔尖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梯隊,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立鼓勵改革創新的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不斷完善薪酬考核制度,鼓勵企業薪酬分配向關鍵崗位、關鍵人才傾斜,提高科技人員和創新關鍵崗位人員的薪酬水平。探索建立針對企業創新人才的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企業員工的創新積極性。企業對科技和管理創新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
第五章? 加強協調統籌,保障規劃落實
堅持協調發展,統籌處理國企國資改革與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確保“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加強對“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領導,深化改革創新,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強化規劃保障措施,全面推進規劃落實。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職責分工。成立由自治區國資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自治區國資委監管企業改革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工作。要落實責任分工,將“十三五”規劃任務切實做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自治區國資委要加強指導、組織、協調以及監督規劃的實施,各企業要切實履行職責,具體落實規劃目標和任務,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
完善規劃體系,確保規劃實施。制定完善規劃實施詳細計劃,形成以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為基礎,以相關專項規劃、企業“十三五”規劃為支撐,各類規劃定位清晰、目標明確、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各單位、各部門的年度計劃要按照本規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和推進措施,全面推進規劃的實施工作。
加強協作配合,推進實施工作。委機關各部門、各企業要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落實工作責任,形成推進實施規劃的合力。各企業要做好職工思想發動和組織宣傳工作,引導廣大職工參與改革、支持改革,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確保國企國資改革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
嚴格工作要求,實施監督評估。要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引入社會機構參與評估,增強規劃評估的準確性和廣泛性;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年度主要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工作要求,加強督促檢查,努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增強信息化建設,提升監管效率。推進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擴大國資監管信息平臺覆蓋面,完善風險預警和數據分析功能,加強對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和運營風險的監控,優化平臺運行,強化企業應用,建立國資監管數據中心,增強企業信息透明度,提高國資監管工作效率。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