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時光鐫刻工業記憶,世紀征程見證破局新生。從1916年一臺48千瓦木炭發電機起步,到如今以風電、光伏、頁巖氣等清潔能源為主、城市資源綜合利用為輔的柳州百萬千瓦級能源基地建設初現雛形,廣西投資集團旗下廣西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投柳電公司”)跨越百年征程,歷經火電時代的輝煌與陣痛,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關停火電機組,再以破繭成蝶的姿態開啟綠色發展征程,在時代浪潮中續寫著新的傳奇,也為柳州這一老牌工業城市和西南工業重鎮煥發新活力注入強勁動能。
廣投柳電公司陸上風電場項目(效果圖)
百年崢嶸:從燈火初燃到火電輝煌
1916年,商人陳敬堂集資5萬銀元,在廣西柳州市斜陽路北段創辦柳州電燈公司。隨著一臺48千瓦木炭發電機的啟動,微弱的燈光穿透夜幕,照亮柳州的主要街道、商店和官府,柳州公用電業和城市照明的序幕就此拉開,柳州電廠就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百年奮進征程。
百年間,這座電廠歷經數次變革:1926年,改為柳州電燈局;1934年,成為廣西電力廠柳州分廠;1942年,正式定名為柳州電廠。廠址幾經遷移,裝機容量提升至2000千瓦,為柳州市生產生活用電提供堅實保障,成為廣西電力供應的中流砥柱。
新中國成立后,柳州電廠迎來發展新機遇。1958年,我國“二五”計劃開啟,柳州被確定為工業城市,柳州電廠第一期建設工程成為柳州十大建設項目之一。項目選址柳州市柳北工業區雀兒山西麓,建設3×1.2萬千瓦機組,其中從上海引進的1.2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為當時廣西之最。1959—1969年,三臺機組相繼建成投產,為柳州工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改革開放后,柳州電廠持續升級。1992年,擴建2臺20萬千瓦機組,高210米的煙囪及除塵效率達99.1%的靜電除塵器等同步建設;1996年,柳州電廠改制為廣西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完成2臺20萬千瓦機組增容改造,總裝機容量達44萬千瓦;2010年,實施熱電聯產改造,成為廣西第一家熱電聯產認證企業。改造后,廣投柳電公司集中向柳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白露工業園、柳州市賓館、養老院及醫院、學校等供熱,能源利用率顯著提高,污染排放大幅減少。與此同時,憑借嚴苛的安全生產管理,公司實現連續安全生產5000余天,“千次操作無誤差”成為員工恪守于心的標準。
然而,時代發展對能源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響應國家煤電去產能政策,2018年3月30日22時30分,廣投柳電公司一號機組解列,全廠停機,集控室屏幕上“1994年12月25日—2018年3月30日,累計發電量450億千瓦時”的數字,定格了柳電百年火電時代的輝煌。
轉型突圍:一座百萬千瓦裝機新能源基地的崛起
關停并非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結合國家“雙碳”目標,為企業指明方向——聚焦清潔能源,推動綠色發展。面對國家“雙碳”目標,廣投柳電公司以破局之志轉向清潔能源,開辟綠色發展新賽道。
綠色發展不僅是責任,更是機遇。廣投柳電公司以發展清潔能源項目為突破口,加快推進閑置資產處置,全力盤活存量資產,積極開拓頁巖氣、光伏發電、陸上風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等多個項目領域。取得柳州北部生態新區燃氣特許經營權項目,建設LNG氣化站,實現年供氣量約600萬立方米;建成柳鋁屋頂光伏項目,年供綠電1000萬度;投用柳州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實現城市資源綜合利用;取得柳城北頁巖氣區塊探礦權,實現廣西首個頁巖氣項目當年建設、當年出氣,改善廣西“缺煤、少油、乏氣”能源局面;融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實現融安、融水、柳城三縣生活垃圾零填埋處理。
2024年,廣投柳電公司在能源結構調整、綠色發展轉型方面迎來重大突破。通過競配成功獲得總裝機容量111萬千瓦的風電、光伏新能源建設指標,與關停前的44萬千瓦火電機組時期相比,總裝機容量翻了2.5倍。隨著新能源項目穩步推進,柳州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初具規模。新能源基地的建設不僅帶動柳州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發展,更促進當地的鋼材、水泥等產品實現本地消納,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預計未來三年,將直接或間接創造近6000個就業崗位,每年帶來近20億元產值,為柳州工業降本增效注入“強心針”,增強“柳州造”國際競爭力,推動柳州綠色低碳轉型,擦亮“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的城市名片。
至此,因綠色而關停的百年柳電,又因綠色而重生,實現了從“黑”到“綠”的蝶變,煥發著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形成區域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驅動的發展格局。
賡續前行:從百年積淀到時代傳承
百年發展,廣投柳電公司沉淀的不僅是歷史,更孕育出“敢為人先、精益求精”的精神內核,百年柳電精神如同薪火,代代相傳,激勵著柳電人在不同時代堅守初心、勇毅前行。這份精神,在柳電百歲老員工盧傳祿身上體現得尤為鮮明。
盧傳祿,1925年生,一位有著80多年黨齡的百歲老黨員,是百年柳電發展的見證者與奉獻者。他早年投身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兩次立功,以英勇無畏書寫革命傳奇。1966年,他受黨組織委派擔任柳州電廠黨委書記。彼時柳州電廠面臨發展困境,他將軍人堅韌不拔、嚴謹細致的精神和作風融入管理,狠抓生產管理,及時調整組織機構,制定生產技術管理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推動事故率大幅降低。20世紀80年代,面對電網調峰新任務新挑戰,他帶領職工積極應對,實現機組全年無事故運行,為柳電后續發展筑牢根基。盧傳祿將一生奉獻給柳電,更將敬業與無私的精神薪火相傳,滿腔熱血與青春芳華融入柳電發展征程,續寫著奉獻篇章。
在企業轉型道路上,新一代柳電人繼承前輩精神,在新能源建設中續寫篇章。在多個轉型項目同步建設的過程中,面對疫情與極端天氣,各項目團隊以“安全零事故”為目標,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建設規范標準,將嚴謹作風融入每個細節,用行動詮釋了“柳電人”的嚴謹與擔當。
“煙囪倒了,但柳電精神的豐碑永遠不倒!”的鏗鏘誓言,凝聚著全體柳電人的信念。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益求精的匠心、堅守崗位的擔當,早已融入企業血脈。傳承百年榮光、凝聚奮進力量,新一代柳電人正執綠為筆,書寫著綠色發展的時代答卷,讓百年精神在“雙碳”征程中煥發新生。
作為跨越世紀的地方工業脊梁,涅槃重生的廣投柳電公司以“敢為人先、精益求精”的百年精神為魂,以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為擎,以百億級清潔能源投資為基,通過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為柳州新型工業化注入綠色動能,也為新時代傳統燃煤火電轉型升級樹立了“向綠而生、因新而強”的標桿典范。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